婷丁香基地-日本私人网站在线观看-一本岛在线-色www精品视频在线观看|www.shzcyb.com

2023信創獨角獸企業100強
全世界各行各業聯合起來,internet一定要實現!

2017精進的商學院排行榜

2017-09-09 eNet&Ciweek/樵蘇

微信圖片_20170909191839.jpg

二十多年前,國人精進的途徑首當其沖是上大學,而現在,隨著國民教育水平的整體躍升和社會分工的不斷變化,本科生遍地走,人們想要精進的途徑,除了走仕途經濟之道,上商學院成為精專群體的主流選擇。

名校異地辦學異軍突起

大多數的企業家們在取得事業成就之后,都會選擇做慈善來實現自我人生更進一步的圓滿,而教育是慈善捐贈的三大主要流向之一,高校校友對自己畢業院校的捐贈,成為院校綜合實力提升的重要資本,這也在很大程度上為院校吸引來更優質的生源。從優勢資源集中的角度看,這是一種理想化的良性循環。但不可忽視的是,這種集中同時也加劇了資源分配不平衡的現象。

優勢資源集中是好事,但是過度的集中將造成宏觀層面的失衡。關于這個問題,異軍突起的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是一個不錯的范例。今年6月,北大匯豐商學院迎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托馬斯·薩金特(Thomas J. Sargent)教授加盟,薩金特數量經濟與金融研究所正式成立。這不僅是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在經濟研究領域首次引入諾獎得主,也是深圳市在人文社科領域引進的首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薩金特研究出的方法已成為宏觀經濟研究領域必不可少的工具。薩金特教授的成功引入,與北大匯豐商學院一直以來的國際化、高標準辦院宗旨不無關系。從最初的深圳商學院到如今的北大匯豐商學院,從最初不被理解和看好、招不到學生、老師不肯來,到如今畢業生被哄搶、諾獎得主加盟教學科研隊伍、商業培訓項目形成品牌,北大匯豐商學院無論是從培養學生的質量,還是在國際化和市場化方面,均取得不錯的成績。

目前北京已有多所高校進行異地辦學,這對于當下教育資源優勢集中在北京的現狀來說,是一個不錯的信息。

“一帶一路”大背景下的中國故事

在幾個月前,北大匯豐商學院花了88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7608萬元)購下英國牛津英式莊園,并計劃開設英國校區。可喜可賀,中國的高校在走向國際化的路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近日,由哈爾濱工業大學管理學院、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商學院和法國昂熱高等商學院等20余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商學院組成的“一帶一路”商學院聯盟在哈爾濱成立。“一帶一路”商學院聯盟是由各國商學院組成,他們對自己國家的政商環境、經濟文化有著深厚而專業的研究,可以借助各成員商學院的教學資源、專家資源、企業資源以及校友資源等,為在“一帶一路”背景下開展跨國事業的各國企業家提供學習平臺和商業機會。

此外,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在西安分院成立了一個專門的項目——絲路領軍人,西安分院是“一帶一路”的起點,這個項目為 “一帶一路”的企業家們搭建起一個談理想、談合作、談未來的平臺。

而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在2016年全球行政工商管理碩士(EMBA)課程排名中,香港科技大學已第七度榮膺榜首。在香港科技大學,修讀課程的學生越來越國際化,課堂上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不僅提供多元的想法及思維,也拓寬著學生的全球人際網絡。

“一帶一路”大背景下,各商學院都在踐行著“講好中國故事”的使命,服務于“一帶一路” 的戰略發展。

企業家的社會職責擔當

在普世的觀念中,商學院的存在,就是為了教人賺錢。毫無疑問,商業活動推動著人類物質文明的進程,當前的商業教育水平已然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商業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諸如環境污染等問題,也對商業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導人向善。

瑞士洛桑商學院院長凱特琳等人在《造福世界的管理教育》一書中提到,商學院在人才培養方面,關注的是知識的傳授(knowing),忽視了怎樣行動(doing)和如何做人(being)。在解決全球性的社會與環境挑戰時,管理教育必須發揮關鍵性的作用。管理教育需要從根本上重新思考其目的,應該服務于社會、服務于世界。

一般來說,商學院的學費很貴,回報率也很高。優秀的商學院畢業人才最終都會站在社會財富金字塔的頂端,同時也是綜合實力的高處。縱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但匹夫的力量畢竟有限,在很多關鍵時候,有能力和實力的商人們的價值觀尤為重要。

在國際上,商學院融入企業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也已經成為一股潮流。聯合國全球契約(UN Global Compact)十年前發起了負責任管理教育原則倡議(PRME),全球已有650多家商學院和學術團體加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長江商學院等多所商學院都已加入PRME。

今年8月,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校友總會舉辦“商業文明與社會責任”主題論壇,發出企業社會責任的倡議,正是導人向善的具體體現。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導人向善是作為商業人才之師的商學院該承擔的社會責任,也是每一個商學院學生的責任。

也是在這個8月,由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EMBA教育中心、甘肅省委宣傳部等共同主辦了2017“行知中國·絲綢之路”(張掖)全球商學院智慧精英挑戰賽,旨在培養企業家同學們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感,讓企業家們在感受絲綢之路歷史的同時,在行走中思考企業家的責任。

“行知中國”是清華經管EMBA教育獨特體系“天”、“地”、“人”、“通”中,“通”模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該課程中,人生悟道與企業管理相通,絲路歷史與當下政策相通,人文關懷與企業家責任相通,以期真正做到會通八方、兼容并包。

中國傳統人文精神的回歸

“經濟”一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最早的含義是經邦濟世、經國濟民,有治國平天下之意,飽含著古人的情懷和擔當。儒家經典告訴我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在中國MBA網上一份最新的聯考指南中可以看到,儒家思想中的仁義禮智信、中庸和樂美占了很大篇幅,這也意味著,中國傳統文化中仁義禮智信的人文道德精神將成商學院所培養的經濟人才必須要具備的素養。

正如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張圣平先生所說,無論我們處在什么時代,無論世界如何變化,都必須有始終堅守的精神。北大光華的人才培養概括為八個字:遠見、底氣、擔當、情懷。只要能達到這個目的,處在什么時代都不要緊。

相關頻道: eNews 排行

您對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見,請在下方提交,謝謝!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